1月24日上午,区图书馆馆长罗玲君和副馆长王萍一行走进家住里王路的图书馆学科馆员张士友家中,将一块刻有“路桥图书馆地方文献分馆”的牌匾送到了张士友手中。至此,路桥图书馆第一家地方文献分馆正式设立。
区图书馆馆长罗玲君为地方文献分馆授牌
区图书馆馆长罗玲君和副馆长王萍为地方文献分馆挂牌
据了解,该馆所收藏的资料不仅较全面地记载了家庭的社会实践和家庭事务活动情况,而且较真实地反映了整个社会局部地区的历史风貌,可谓是一部浓缩了60年巨变的家庭史书。其馆藏共分为日记类、收藏类、剪报类、戏剧类四部分。日记类有张士友1956年起至今63年间,个人所写的96本日记本,共300余万字;收藏类共3万余件,有烟标、火花、邮票、布票、粮票、报头等,其中火花数千件、烟标1000多张;剪报类是把从报刊杂志上剪下来的文字、图片资料整理分类并集纳成册,共有50多本;戏剧类包括戏剧剧本、演出节目单、戏票、戏剧经典书籍等材料。该馆多年来吸引了各界人士的关注,从建立至今,共接待2000多位客人。《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浙江日报》、台州电视台、《台州日报》等数十家媒体相继报道,称之为“弥足珍贵的历史档案”。在建国60年之际,还作为新中国社会变迁的“民间纪录片”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张士友收集的家庭历史文献,时间跨度从1936年至今,虽是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看似平凡,却见证了近一个世纪的生活变迁和时代巨变,是中国最基层群众走过的80多年,是宝贵的地方文献资料。”罗玲君说道,地方文献收集与推广一直是区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重点,该馆近年也在积极寻找民间的文献收藏爱好者,探索建立馆外地方文献陈列馆,拓展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料收集和保存渠道,丰富特色馆藏。
罗玲君表示,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分馆的设立,有利于发挥民间人士在地方文献收集中的作用,让普通民众认识到保存地方文献的重要性。地方文献的保存不单是图书馆的任务,也需要每个人的协力。透过这些文献资料,既可以追忆记忆、感受变化、见证历史,还能利用家史、自传、回忆录和家庭过去与现在变化情况,对家庭成员,尤其对子女进行教育。
此外,记者从区图书馆获悉,近期,“我的芳华岁月——张士友的60余载日记本”专题展览将在区图书馆展出。
张士友从1956年开始记日记,62年从没间断过,已写满96本日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