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路图
  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江苏吴江:从总分馆制到“智慧图书馆之城”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5-02-11  2015-2-26 11:28:31

  “智慧图书馆”作为图书馆发展的新形态,正逐步进入我国。与一般认为智慧图书馆首先在城市得到发展的观点不同,江苏吴江的实践提出,随着国家对文化需求和反馈机制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智能化技术日益普遍使用,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不断深入发展,智慧图书馆在城乡之间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图书馆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伴随着科技的创新和进步。科学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图书馆事业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近些年,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正式提出并迅速波及全球,在图书馆界,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标志的智慧图书馆正在走进人们的视野,是继复合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之后的一种新兴模式,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图书馆公共服务发展的必然。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刚刚颁布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结合‘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等国家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建设……加快推进数字文化资源在智能社区中的应用。”这对图书馆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从2014年开始,以“四位一体”城乡公共阅读体系闻名全国的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图书馆,根据现代图书馆服务发展趋势,在充分利用覆盖到村的城乡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智慧图书馆之城”,并开始系统着力推进。其基本路径是,根据现代社会主流人群信息获取文化服务的特点,将已经成熟的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一卡通”通借通还项目与数字文化建设、文化共享工程、智能化服务等相结合,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持,在全区范围内的公共图书馆三级服务网络提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其目标是,更好地适应读者现代化的阅读需求和个性化的服务体验,让优质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无所不在。

  吴江“智慧图书馆之城”有坚实的基础

  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智慧图书馆之城”至少应该包括两层内容:一是图书馆的智能化服务,二是图书馆服务网络的全覆盖。

  吴江图书馆的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已取得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的基础。2013年,吴江图书馆“全媒体数字图书馆”项目深入推进,电视图书馆、手机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先后建成,这些新型的服务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吴江市民采用和体验。众多移动资源平台日渐完善,吴江图书馆在全媒体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积极尝试智慧概念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运用与实践。

  在图书馆服务全域覆盖方面,吴江图书馆以“四位一体”为抓手,实现了以区馆为总馆、乡镇图书馆为分馆、村图书室为服务点的全域覆盖的总分馆体系,并实现了基层资源的整合,有效提升了服务效能。

  吴江基层图书馆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并因1993年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乡镇万册图书馆而火红一时。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现代公共图书馆理念逐步确立,吴江图书馆于2002年又开展了乡镇分馆建设试点,探索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服务效益显著上升,在全区范围内共建成36个镇(社区)分馆。

  为了让全覆盖的图书馆服务进一步延伸到村一级,吴江从2010年开始谋划建设“四位一体”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工作,将全区农家书屋、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党员远程教育中心、乡村图书室的资源整合,建立“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中心”,用一份成本实现多种信息服务,最终实现共赢,进一步完善了总分馆体系。2013年,在全区250个行政村全面完成村级服务中心建设,实行“区、镇、村”一级管理一级的三级管理模式,全部实现通借通还、统一流转以及全区范围内的文献资源共享。

  与此同时,吴江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紧密结合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使分馆和服务点从一开始就具备了数字服务的能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吴江支中心及基层服务点建设与总分馆建设紧密结合,互为促进,于2007年底顺利完成建设达标任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及基层服务点的建立,把数字资源、网络信息、多媒体服务延伸到基层,让广大基层群众享受到共享工程带来的实惠,扩大优秀文化资源的传播,促进城乡统筹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如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及基层服务点遍布吴江各乡镇。吴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完善,以及基层文化共享工程设施网络布局的成熟为吴江智慧图书馆之城的实施夯实了基础。

  围绕三个层面构建“智慧图书馆之城”

  智慧图书馆是一种不受空间限制的、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吴江图书馆利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实现全面、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以满足不断变化的读者需求为出发点;重视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集约化管理,以读者为中心,融智能服务为一体,努力推动实施更高质量的图书馆服务。现代科学技术犹如一双无形的手推动着吴江图书馆服务方式与理念的升级和革命。

  吴江智慧图书馆之城的构建分为三个层面:物质层面、技术层面和服务层面。物质层面是基础,技术层面是关键,而最能体现图书馆核心价值和服务水平的则是服务层面。吴江紧紧围绕三个层面的三个核心要素:设备、信息与技术,分三个阶段实施,构建智慧图书馆之城。

  第一阶段是设备上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从而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分三个步骤走:第一步是智慧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物联网建设、云计算中心建设等,实现数字化,才能谈智慧化的问题。从服务性来说,文献资源管理、城市公共设施、基础服务设施的数字化最为关键。第二步是融合的智慧图书馆建设阶段,将来源于不同领域的城市基础服务信息实现互联和互动挖掘。第三步是智慧的内生发展阶段,实现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便捷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慧化表现。

  第二阶段是信息融合,智慧图书馆的本质是融合,以信息融合为基础的服务运行系统之间的交融协作,从而达成有效的服务和管理。

  第三阶段是服务以人为本,这是智慧图书馆之城的建设精髓,其核心是向市民提供机会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

  目前,吴江图书馆为实现这一目标,已出台一系列举措并分步分片进行实践。

  一是在总馆安装试点使用RFID图书自助借还系统,通过感应装置实现用户的身份验证,自助借还机协助用户完成智能借还操作,为读者提供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

  二是在总馆与分馆及村服务中心安装无线上网设备,并配置多功能读报机,方便读者阅览海量报纸杂志阅读,读者只需要用手机、手持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扫描便可自助下载。

  三是开通微信服务平台,通过推广微信公众号实现智能互动。读者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消息推送和信息查询、活动预约、数字阅读等,真正享受到方便、高效、快捷的图书馆服务。

  四是利用二维码技术在手机终端上生成包含读者信息的“二维码借书证”,读者只需扫一下二维码即可实现无卡借阅,节省了图书馆的开支,同时避免了挂失、补卡的手续。

  五是提升手机图书馆服务功能,读者通过安装吴江手机图书馆App,用自己的借阅证号与密码进行登录,就可以实现图书续借、参考咨询等功能。

  六是推行智慧阅读推广人制度,与高校及机关合作进行数字文化及数字资源使用方面的培训,并通过培训发展一些热心公益事业、有计算机技能的智慧阅读推广人,进行智慧图书馆的宣传及使用指导。

  七是推进基层公共数字文化综合平台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需要规模宏大的各类文化资源,还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阵地服务和流动服务。吴江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早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目标,全面展开“四位一体”村级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工作,升级改造“四位一体”基础设施、丰富活动内容、增设数字服务项目、塑造服务品牌,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将“四位一体”打造成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新平台、新阵地、新空间。

  八是实行你点书我买单,通过线上推荐的方式来选择来年数字资源建设的类别及数量,使图书馆数字文化资源真正实现按需采购。

  九是与市民卡有效对接, 从2012年起所有市民持市民卡就近到吴江图书馆的任一服务网点就能开通免费借阅功能。

  十是将有效服务面再拓展,在公交车及站台、出租车、轨道交通等城市公共设施网拓展智慧图书馆服务,市民只需要在吴江图书馆统一平台上通过二维码扫描,就可获取信息服务及信息查询、电子阅读等。

  吴江“智慧图书馆之城”建设的启示

  智慧图书馆既实现对文献保存的智能化,同时也实现读者参与的互动。随着数字信息及智能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广泛使用,智慧图书馆必然是以公共服务为宗旨的公共图书馆的下一个发展形态。

  与此同时,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形式已经从传统的单体馆服务向集群式的服务发生嬗变。这就是以总分馆制为代表的服务形式。这种服务彻底改变了传统单体馆信息孤岛的窘境,实现了公共图书馆服务在区域内的全覆盖。吴江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通过“四位一体”项目的推进,从区到乡镇再到村,其体系的完整性更为彻底,因为整合了数字工程的资源,其信息化的基础也更为扎实。这些都为吴江推进“智慧图书馆之城”提供了前提。

  由吴江智慧图书馆之城建设的实践,来看我国城乡公共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有以下几点可供借鉴:

  一是智慧图书馆建设对于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吴江提出的“智慧图书馆之城”,实际是指在一个区域内实现图书馆智能化服务,这也反映了东部发达地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需求。当前,我国正抓紧推进城镇化建设,大量的新型城镇需要迅速建设自己的文化中心,图书馆必然是其中的核心,所以应该着眼于图书馆的发展形态和广大群众获取信息方式的改变,及早布局,推动智慧图书馆网络在区域内的有效覆盖。

  二是智慧图书馆建设适合当前国家信息化战略发展的需要,符合中央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精神,对推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正在实施“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等国家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应该充分预见到随着信息化进程加快,文化传播和文化服务的方式必将加快变革的步伐,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智能化发展,是公共文化服务现代性的重要特征。

  三是应该加快完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提高服务覆盖面,加强总馆数字资源建设。吴江实践证明,实行总分馆制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建设智慧图书馆之城的有效载体。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虽然已经开展近10年,但还没有全面推开,总分馆制的不同模式和经验也没有得到较好的总结。在这种情形下,智慧图书馆还缺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四是智慧图书馆建设不仅适合在城市或人群较为密集的区域开展,也适合在面积较大、人口分散的地区。在某种意义上,智慧图书馆所采用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对于农村地区或地广人稀的区域,更具有实际意义。

  五是智慧图书馆建设应该紧密结合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近10年来,我国实施了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等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近期,数字农家书屋项目也将开展。基层公共图书馆开展智慧图书馆建设,尤其是推进智慧图书馆的区域网络建设,应该充分利用、结合这些工程项目,通过这些工程的资源、平台和网络,构建和提升本地智慧图书馆网络的服务。

  吴江的“智慧图书馆之城”已经起步,按照其构想,这种新的图书馆公共服务模式,将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打破读者与图书馆的界限,打破图书馆与图书馆的界限,需求引导,互动服务,精细提供,及时反馈,将成为未来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杨阳)


手机版 | 电脑版

版权所有 路桥图书馆

i.lqli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