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路图
  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动态

“永不关闭”的无锡新区图书馆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4-12-05  2014-12-11 9:33:33

  无锡新区图书馆一直有着相当高的人气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传统的阵地式服务已难以适应公众的需求。在新的挑战面前,江苏省无锡市无锡新区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和服务手段,实现了以数字图书馆为主、纸质图书馆为辅的现代图书馆开放模式。

  依托数字资源 建造“永不关闭的图书馆”

  无锡新区有着80万人口,其中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和“农转非”的市民,为了满足新区人民对知识的渴望,新区管委会于2011年开办了无锡新区图书馆。当前,人们阅读习惯发生了改变,无锡新区图书馆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构建了资源丰富的数字图书馆,目前拥有492万本电子图书、1.61万部长达60万分钟的视频资料、5000多万篇可下载的学术论文期刊等,以及龙源电子期刊等数据库。

  数字图书馆具有信息载体存贮能力强、体积小、传递快等特点,这对面积只有2500平方米的无锡新区图书馆来说,无疑是解决场馆面积限制的最好方法。另外,数字图书馆资源的丰富性、及时性,也为新区图书馆这样的基层图书馆解决了资源难题。更为重要的是,数字图书馆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群众提供了一个“永不关闭的个人图书馆”。

  无锡新区是一个工作和生活节奏特别快的区域,这里的读者很难抽出时间到固定的图书场所阅读,为此,新区图书馆全力建设“永不关闭”的数字图书馆,为老百姓提供阅读便利。市民只要用二代身份证进行免费注册,只要在有网络覆盖的场所,用电脑、手机、ipad等登录网上图书馆后就可以进行浏览阅读。

  此外,新区图书馆积极开展图书馆分馆建设,建设新区图书馆园区分馆、企业分馆、武警边检站等数字分馆。在加强分馆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基层服务点建设,开通无锡新区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单位,全方位覆盖新区各基层单位,包括教育单位8个、街道文化站6个、社区文化活动室60个。通过这些措施,真正做到了打造“永不关闭的图书馆”。

  从20114月开放至今,新区图书馆的读者使用数字图书馆进行信息检索查询就达144万次,图书馆网站点击123万次。

  个性化的服务 带来全新阅读体验

  新区图书馆是一个复合式的基层图书馆,在打造数字图书馆的同时,还从“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

  新区图书馆在内部设计上突破了传统的藏、借、阅的三大区划,采用国际流行的现代化布局,提供灵活的开放空间,以求营造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馆内涵盖传统阅读区、自由阅读区、视障阅读区以及自助还书区等多项阅读区。有为小朋友准备的色彩丰富的少儿阅读空间,有为组织阅读活动的读者提供的讨论室,有为增加读者的交流而提供的半敞开式阅读区。而对于没有注册的市民,也只需持二代身份证就可进入图书馆免费阅读。

  图书馆还在视听区域放置了舒适的球形视听椅,每张视听椅都配有相应的视听设备,视听设备存储有丰富的视听资源,包括各类视频、音乐等。在视障阅览室里设置了弱视扩视仪、盲文点显器、人声读屏电脑,方便视觉有缺陷的读者学习知识。

  2012年,新区管委会再度加大服务范围,把新区下辖的6个街道、2个园区图书馆全部归纳到区图书馆统一管理,实现1+8总分馆区域联盟管理模式,统一了系统管理平台,添置了新型智能化设备,实现了图书通借通还。图书馆不再恪守陈规坐在馆内等读者来,而是将服务推送至读者和企业身边,实现图书资源“走出去”“送上门”。自开馆以来,新区图书馆馆员主动外出拜访,直接与机关、社区、街道、学校、企业等进行接洽,通过走访,深入了解和认识不同群体,收集他们对图书馆的个性需求。在馆内,新区图书馆围绕主题,因地制宜,每年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40余次,囊括讲座报告、教育培训、弱势群体服务、特色读者活动、语言沙龙等10个类别。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范畴。

  引入服务外包开创管理新模式

  新区图书馆为什么会如此受欢迎,这与其管理方式有很大关系。通过招标,无锡新区将图书馆业务外包给有着丰富图书馆运行管理经验的台湾艾迪逊公司,利用专业公司人力资源和技术服务上的优势进行管理,新区管委会只派出馆长负责行政事务,从而走出了一条小政府、大服务、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的新路子,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新区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由管理公司负责聘用,大多是本科以上的图书情报专业人才,他们拥有专业的知识背景、先进的服务理念和高效的工作能力。除了管理人员的专业性、高效性以外,新区图书馆还使用物联网这样的高科技来强化管理,充分利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为读者提供24小时自助还书服务等,有效提升物品管理效率及降低管理成本。

  利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无锡新区图书馆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也是国内首家公共服务外包的图书馆,此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制的创新,不仅极大地节约了政府人才和财力的支出,也为基层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示范。(孙军)


手机版 | 电脑版

版权所有 路桥图书馆

i.lqli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