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记者走进乌当区图书馆,了解在志愿者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推动下,一大批星级志愿者是如何“诞生”的。
早上9点,贵州师范学院大四学生付鹏准时出现在乌当区图书馆6楼志愿者办公室。当天,应该馆副馆长彭炜的要求,付鹏组织一批志愿者前往乌当区创新社区,支援社区文化站完成图书书标的整理工作。
作为该馆志愿者服务队的队长,付鹏对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早已驾轻就熟。“不仅是他,一些长时间服务图书馆的志愿者们,周六、周日过来轮岗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图书馆对他们百分百信任,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组织服务工作。这一成效,得益于我馆实施的一套选用、管理图书馆志愿者的标准化流程。”彭炜解释说。
一个标准的文化志愿者是怎样产生的
“2011年9月,新馆筹建刚开始,招募志愿者的工作就跟着启动。图书馆将目光锁定在贵州师范学院,并梳理出文化志愿者招募的相关条件,如特长技能,态度和蔼,有时间,有爱心、奉献精神等等。”彭炜说,首轮报名也就是筛选的开始。
之后经过入馆参观、短期培训、计算机考核、1个月的见习期等环节,留下最合适的人选。“至于不适合长期服务的志愿者,可以先登记成为临时志愿者,举办大型活动时常常需要这股后备力量。
彭炜认为,文化服务对志愿者的个人素养、道德品质要求比较高,志愿者的言谈举止会影响到其他人。在招募时,图书馆对于特别有爱心、耐心和奉献精神的学生评价很高。此外,图书馆长期开展少儿活动,有一技之长的学生也会优先考虑。
《贵阳市文化志愿者报名表》的设定,就是志愿者标准化建设的体现。“最初我们的报名表就是个人的基本信息。完善了以后,报名表还包括了个人特长、服务意向时间、服务目的、服务单位及志愿承诺书。这张报名表将在全市使用,可以说是志愿者的首张个人简历。”彭炜说。
星级志愿者将拥有全套“装备”
对志愿者进行评级,并根据“星级”发放志愿者“装备”,这一规范化管理志愿者的着装及装备方法的实施,也是标准化建设的一个方面。彭炜解释说,文化志愿者的基本装备包括徽章、帽子、工作牌、马夹、笔,星级配置在此基础上,还有雨衣、腰包、T恤、外套、长裤、本子。
“临时参与大型文化活动的志愿者,发放志愿者徽章、帽子和工作牌。登记注册的志愿者,通过培训、考核注册成功后可领取基本装备。注册并参与文化服务累计时间达100个小时晋升为二星级,可领取其余装备,使用权交文化志愿者所有。”这么一说,付鹏的确是“超星级”,而且完全能够胜任初级志愿者的培训、带队、管理等各项工作。
彭炜认为,对文化志愿者形象的维护和肯定,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鼓励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一旦穿上这套服装,每个个体代表的是文化志愿者这一团队,对自己的行为举止及礼仪修养也要负起责任。”
建立志愿者激励保障机制
“目前,乌当区图书馆共有固定的、长时间服务的志愿者18名,登记在册的就多了,有300多个。我主要负责志愿者的工作调配,所以还要忙一些。”11月15日晚上9点,记者致电付鹏时,他还在图书馆加班。
彭炜用“奉献了时间和青春”来形容这些志愿者。“我们不得不考虑给予他们怎样的回报。因此,我们特意将‘激励与保障’写进了《贵阳市文化志愿者管理办法》。”
一方面,文化志愿者将得到场地、设备、经费和法律保障。另一方面,对有突出贡献的星级志愿者,可享受文化、艺术消费的优惠价待遇,同时可参加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组织的培训、交流及考察活动。
彭炜还说,图书馆设计的志愿者证,正提交到市文广局。“在我馆有过志愿服务经历的学生,都可以开具志愿服务证明,装进学生的个人档案。我们也在极力推进相关部门出台对志愿者就业创业的激励政策,就业时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取志愿者,自主创业的可以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让志愿者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杨禹璋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