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在通俗图书馆里觅得了我的天堂。”“在通俗图书馆里往往瞥见一闪的光明,新的生路横在前面。”这是小说《伤逝》中的两句话,作者鲁迅笔下的“通俗图书馆”就是“京师通俗图书馆”,也就是首都图书馆的三个前身之一。
从1913年鲁迅先生亲自参与筹建的“京师通俗图书馆”,到2001年以大开放、大服务理念开馆的首图新馆一期,再到如今这座兼具文化底蕴和时尚气息的现代化新馆,整整一百年间几代首图人勤勉求索、耕耘不辍,把首都图书馆建成了国内外领先的大型公共图书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市民第二起居室。
尖端图书馆走向国际化
大名鼎鼎的首都图书馆只是全国三千余个图书馆中的一员。截至去年,全国已有县以上独立建制的公共图书馆3076个,比1979年增加了1425个。全国公共图书馆的建筑面积达到了1058万平方米,是1979年的12.2倍,许多城市投资建设图书馆成为城市新的文化地标。而随着公共图书馆数量的不断增加,全国图书馆文献总藏量也已达到7.89亿册件,数字资源总量超过880TB。初步形成了包括纸质文献、数字资源、电子资源、网络资源、缩微文献等各类型资源在内的、较为完善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近年来图书馆的社会化协作和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很大发展。社会化打破了现有图书馆疆界,突破单个图书馆局限,形成图书馆的“社会大家庭”,建立图书馆的共建共享机制;而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手段在图书馆各项业务中的广泛应用,为信息化的读者服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和物质基础,使图书馆从手工方式的馆藏文献服务迈向信息化的读者服务成为现实。
随之而来的是,图书馆提供的公共服务也日趋完善。从文学到养生,从历史到环保,各种形式、各类主题的讲座和展览已经成为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形式,“首图讲坛”、“上图讲座”等已经成为在全国很有影响的讲座平台。而“首都图书馆联盟”的成立,也让100余家图书馆实现了“通借通还”,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
图书馆事业弱点在基层
然而,我国图书馆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南开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柯平曾表示,我国平均44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0.52册,人均购书经费1.05元,这和国际标准还有着很大的差距。除此之外,我国图书馆发展在区域之间、东西部之间,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也曾表示,目前图书馆服务网络尚不健全,薄弱点在末梢、在基层。
具体到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上,有的图书馆偏于城市一隅,读者要长途跋涉才能借书还书;有的新馆设备及布局并不符合专业的标准和要求,外表光鲜但并不实用;还有的图书馆像个迷宫,读者跑上跑下而不得其门;而多数图书馆尚未为弱势群体着想,没有为残疾人与年老体弱者设置专门的设施,而其配套服务如餐饮、休息、购物等也没能及时跟上。由此可见,新时期下,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仍任重而道远。
未来图书馆的N种可能
列宁在80多年前就指出应把满足读者需求作为图书馆的最高目标;而印度著名的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提出图书馆学五定律:“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所有这些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人为本”首先要体现在图书馆的设施和环境上,还要考虑到不同年龄、阶层的读者对于图书馆的需求,尽量方便读者利用图书馆。如何才能做到“以人为本”?“图书馆人”又对未来图书馆有着怎样的愿景?
走进社区
居民触手可及的图书馆 “如果我们居民在一个城市中生活,但是却不知道图书馆在哪,也不知道图书馆能提供什么服务、在哪能寻求这些服务的话,那肯定是我们图书馆人的问题,这也是将来我们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认为,未来图书馆建设应以“建居民身边的图书馆”为重点,而新加坡图书馆的发展思路就非常值得借鉴。“新加坡不仅有国家级的图书馆和区域图书馆,还有‘邻里图书馆’,顾名思义,就是建在社区的图书馆,而自动还书机也随处可见。”在周和平看来,当前图书馆发展的薄弱环节在基层,“城市应该以社区为重点,社区、乡镇应该以村为重点发展基层图书馆事业,通过总馆、分馆、联盟等形式带动区域图书馆的发展,同时要建设城乡统筹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满足基层群众对文献信息的基本需求。”
触角延伸
如书吧般温馨的图书馆 在图书馆界,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公共信息图书馆声名远扬。蓬皮杜完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旧式图书馆,它拥有当代书籍30万卷,期刊2400种,幻灯片20万张,微缩胶卷15000个,唱片1万张及各种电影、录像、地图、磁带等。馆内设施一律开放,读者可随意翻阅开架图书;也可以通过录像机随意选看介绍各国文学艺术、科技、民俗等情况的电影、录像;音乐爱好者可以戴上耳机自由欣赏自己挑选的唱片。馆内到处都设有放大阅读机和复印机,读者可随时用以查阅微缩胶卷和复制资料。图书馆还附设有语言学习室,共有40个小房间和40种语言的有关教材、资料,人们在此可以听录音、看教材,选学各种语言。
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公共信息图书馆于2010年建设了一家名为路易斯的图书馆,它坐落于巴黎东部的繁华区域,读者们可以在窗口看到临街的建筑物,还可以在小花园里休息,而社区的居民更是把这里当成书吧,读书、聚会、下棋、玩耍。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图书馆的家居、座椅都可以移动,它既是书吧,还可以举办各种活动。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公共信息图书馆副馆长伊曼纽尔阿奇认为,图书馆应该把工作和活动的范围扩大,在不断变化中满足社会和文化的需求,以便在传统文献借阅的基础上,更好地服务社会。
有效整理
加强藏书的管理开发
为了能更好地共享资源,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与常春藤联盟的八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五千万册图书极大地丰富了居民和学生的阅读量。但是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馆长郑炯文表示,可供借阅的书籍量大仅仅是做好图书馆工作的基础,“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研究型的图书馆,存书量再大,如果没人把存书有效地整理和开发,都是无济于事的。” 近几年,哈佛非常重视图书馆员的素质培养。郑炯文介绍说,哈佛有一个强大的学科馆员队伍,这些学科馆员不单只是受到图书馆培训,他们自己有他们的专业学位。“如果仅仅是念过图书馆学位,就到这么重要的研究型图书馆工作,面对那么复杂、那么多学科和文种,肯定是不称职的,所以这些馆员除了完成图书馆学之外还有他们专业的博士、硕士的专业学位,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对专业进行研究。”
书尽其用
鼓励藏书数位化分享
“博物馆定期把珍贵的藏品拿出来展览,而图书馆藏书的目的就是‘用’。”在郑炯文看来,图书馆人的理想就是图书用得越多越高兴,越多人利用馆藏越欢迎,“我们曾多次强调,图书馆人不仅仅要发展馆藏建设和服务,还要把服务和资源推广到地区、全国、甚至全世界,这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在哈佛燕京图书馆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书是哈佛的财产,但是书的内容是属于全人类的。”这些年,图书馆一直在提倡少搞“特藏”,将这些“特藏”数字化,无偿地提供给全球学者开放使用。燕京图书馆的网站上提供非常多免费的资料,而哈佛大学也有很多专业的图书馆,也做了非常多的数位化的项目,同样提供在网站上供免费使用。郑炯文认为,先数位化、再免费在网络上公开,这是“对得起祖宗、造福后代”的项目。
延伸教育服务领域
图书馆服务工作是一项开发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工作。除了文献流通、馆藏报道、文献检索等,图书馆往往还要承担读者教育的社会责任。而爱尔兰都柏林市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似乎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图书馆用“生命周期”的方式进行考量,把个人的需求放在中心,来衡量个人从童年到老年的生命周期中的需求,然后针对需求,为重点关注的群体比如年轻人、老年人、残障人士、失业人士等提供帮助。因此,都柏林市图书馆常年都会有各种教育项目,如教成年人使用互联网、为移民提供语言教学服务等。
“我们曾经提供过一项名为‘在线学习校园’的活动,活动意在帮助人们从基本英语学起,然后学习业务英语、商业英语。2012年的时候我们提供了64000个语言项目,对象是4100个学生,我们的服务包括翻译、报刊、期刊、展览等,这些都能帮助人们来改善对话技能。”爱尔兰都柏林市图书馆馆长玛格丽特海斯女士介绍,都柏林市图书馆还曾举办过多个针对国外移民的文化节,同时还和政府部门进行合作,为初始小企业提供教育支持,在春天和秋天提供一些课程的教学。“我们的课程会不断更新,以适应这个城市不停变化的需求。比如现在处于经济低迷期,图书馆就会举办职业咨询、建议,帮助他们找到工作。对于学生们,图书馆会邀请国有机构和成功人士进行讲学,分享成功经验。” 另一项让玛格丽特海斯女士倍感自豪的项目则是“图书治疗”项目。“如果你有健康问题,图书治疗法是非常有效的,这点科学已经可以证明。”原来,都柏林市图书馆已经和医疗机构合作,为读者提供“图书治疗”,近几年图书馆已经利用数百本书治疗了病人头脑和身体的一些疾病,比如成年人的上瘾症、抑郁症,儿童的饮食紊乱等疾病,而这些图书都可以在图书馆的网站上看到。
技能培训
提升读者信息素养
以前图书馆重视阅读,将借阅列为主要的业务,而讲座、培训、文化活动等列为次要的或者延伸性的业务,今天这种情况正在改变。不仅要让借阅、讲座、培训及文化活动并驾齐驱,而且还要将图书馆推进社会发展作为新的使命,参与到社会发展的进程之中。而在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看来,未来图书馆应着重培养读者的“信息素养”。“图书馆应体现社会和文化包容,为民众公平获取信息、参与发展创造条件。在所有的素养中,信息素养是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掌握获取信息的能力是改善旧有状况、开发新的技能、开创新事业的关键。比如金融素养,如今大多数理财项目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财经知识讲座、信息操作培训等为民众提升金融素养提供服务。再比如健康素养,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卫生知识讲座和医生现场咨询等,对读者提供医疗救助和健康养生方面的信息支撑。
吴建中还将“提供就业指导”作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重点。“从提供阅读服务扩展到提供就业指导是国际图书馆发展的趋势,不仅公共图书馆这么做,学校的机构图书馆也在将它融入自己的发展目标,国外公共图书馆一般都有就业咨询服务。根据美国2013年图书馆现状报告,3/4公共图书馆提供软件及其他资源,帮助读者填写求职申请,寻找求职信息,90%以上的公共图书馆提供正式或非正式的技术培训,这证明图书馆在促进社会转型和扩大就业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